公众号推荐算法背后的那些事儿
电影《心灵捕手》剧照
前言:
这篇文章原本还有另一个名称,那便是促使我决定回归公众号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公众号如今有了推荐算法。这一推荐算法所带来的公域流量,无疑成为了中小号主实现账号发展的有力杠杆。
在与丘丘老师(她是一位职业规划师兼优势教练,我曾参与过她的优势定位课程,若有兴趣的朋友可在后台私信我哦~)交流之际,老师询问我关于这一推荐算法的具体情况。我列举了几个自己观察到的实例,老师便鼓励我进一步深入探究,而后回来与大家分享。
于是,便有了今日这篇较为系统的解读文章。在此,先向丘丘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是她给予了我创作的动力!
本文篇幅较长,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部分:
- 推荐的底层逻辑剖析
- 微信推荐的两大呈现形式:搜一搜与看一看
- 微信内容生态的未来发展趋向
- 身为创作者的我们可采取的行动
那么,让我们就此开启解读之旅吧。
一、推荐的底层逻辑:信息获取途径
我们获取信息主要存在两种途径:即「主动获取」与「被动获取」。
主动获取属于「搜索」场景范畴,需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而获取搜索结果,此过程要求用户进行主动操作。
被动获取则对应着「推荐」场景,是平台依据用户过往的行为表现、兴趣偏好等来开展个性化的内容分发工作,引导用户点击打开相应内容,在此过程中,用户无需主动进行任何操作,信息会主动呈现在用户面前。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搜索和推荐这两大板块,详细阐述公众号推荐算法的运作机制。
二、搜索:搜索关键词的优化策略
搜一搜在微信生态中堪称是一个庞大的公域流量汇聚池,因此,做好「搜索关键词优化」工作,能够让更多潜在用户发现您的账号及内容。
公众号后台也已上线了「微信搜一搜」功能,通过该功能,能够清晰知晓用户是凭借哪些关键词搜索到您的文章及账号的,这可为我们后续的内容优化工作指明方向。
三、推荐:中小号主的发展契机
当下,在微信的诸多位置都能够看到系统推荐的公众号文章,下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些文章通常会出现在哪些地方。
1. 文章底部的相关推荐
此类推荐是基于文章主题进行拓展延伸的,既可能呈现该账号的其他文章,也有可能展示其他未被关注账号的文章。
2. 移动端订阅号信息流
将页面划至底部便可看到“看一看”板块,这部分的内容池与后文将要提及的“看一看”独立入口所对应的内容池应当是相互贯通的。
对于那些关注公众号数量较少,或者平日里较少打开订阅号信息流的用户而言,“看一看”这部分内容的展示位置会相对靠前,以便让用户能更早地看到系统推荐的内容。就拿我自身来说,由于我经常阅读公众号文章,所以通常需要将页面划至很底部才能看到“看一看”板块。
此处需顺带提及一点,在移动端,视频号的信息流已经融入订阅号信息流当中,并且其展示位置较为靠前。正在直播的视频号会出现在常看的账号下方,一般无需过多滑动页面便能看到一排可左右滑动的视频号内容。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两部分视频号内容依然是基于用户所关注的订阅号来进行推荐的,并不会出现未关注账号的内容。
3. PC端订阅号信息流
PC端的布局与移动端有所不同,视频号的信息流尚未融入其中,整体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部分——关注订阅号、深度、热点、广州本地,每个部分默认展示6篇文章,点击“更多”按钮可展开更多文章。
↑第一部分为关注订阅号,常读的订阅号会置顶展示,更新时会有小绿点提醒;其下方的信息流则是采用乱序推送的方式,关于乱序推送的相关内容我们会在本文后续部分另行阐述。
↑第二部分是深度内容,据我推测,这部分内容的筛选机制大致如下:其一,内容应当是具有信息增量的原创深度长文;其二,要么是我曾经阅读过或者关注过的账号所发布的内容,要么是较多朋友所关注的文章或账号所发布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热点内容,多数为时效性较强的热点文章,并且也强调近期有较多朋友在关注这些内容。
↑第四部分是广州本地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依据我的IP地址来进行本地内容推荐的。
4. 移动端看一看
移动端的“看一看”目前设有在看、热点、视频3个标签页。
早期的“看一看”仅有“在看”这一功能,只要用户点击了“在看”的内容,其朋友圈内的所有好友都能够看到,此举大抵是希望借助熟人关系来实现内容的认同与破圈传播。
如今,在浏览“在看”内容的底部,能够看到系统推荐的文章。对于那些朋友圈好友数量较少,或者不常使用“看一看”功能的用户而言,推荐内容的展示位置同样会提前,以便让用户更早地看到系统推荐的内容。
“热点”和“视频”这两个标签页是“看一看”后来新增的功能板块,这部分内容相当于一个官方流量池,如果能够进入该流量池并获得流量推荐,那么文章或视频号的曝光量便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正因如此,我才在本部分的小标题中写下了「中小号主的发展契机」,对于那些缺乏雄厚资金、没有强大朋友圈资源的中小号主来说,推荐算法所带来的公域流量无疑是账号发展的有力杠杆。
另外,据说微信近期正在进行灰度测试,准备在“看一看”中新增「图文」标签页,所以,短图文或许会成为未来值得持续关注的新趋势。
图源:公众号APPSO
5. PC端看一看
PC端目前设有“朋友在看”(与移动端的“在看”相对应)和“精选”(与移动端的“热点”相对应)2个标签页,其与移动端是相互对应的,在此便不再赘述。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PC端的“精选”标签页仅展示文章,视频号的信息流并未融入其中。
不过,就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微信PC端新增了视频号的入口,其位置排在“看一看”和“搜一搜”之上,点开之后全是个性化推荐的内容。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微信的发展趋势,即对视频号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未来视频号的流量权重想必会越来越高。
四、如何知晓自己的文章是否被推荐?
通过公众号后台,能够查看每篇文章的流量来源,若文章被推荐了,那么“看一看”精选部分的流量占比将会增大,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后台的分析工具来辅助日常运营工作。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获得推荐呢?
实际上,这已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保持定期更新且具备优质原创内容的账号、拥有良好互动数据的文章、及时蹭上热点话题,如此,文章获得推荐的概率往往会更高,这在任何平台都是通用的道理。
五、乱序推送:难以捉摸的用户喜好
最后一部分,我们来探讨一下订阅号的乱序推送问题,更为专业的表述应当是「智能排序」。
所谓智能排序,就是系统会依据用户的常读行为、互动行为等来对订阅号信息流中的文章进行重新排序,其目的在于提升整个公众号生态的打开率。
所以,大家会发现,即便某个公众号并非定期更新,您也未曾对其进行星标设置,但只要它是您常读的公众号,那么它每次更新的内容您都能恰好接收到。
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高了信息触达的效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公众号创作者而言,却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因为用户的喜好变化极为迅速,可能这段时间热衷于阅读某类内容,过段时间又转而喜欢其他内容了,所以我才说这是「难以捉摸的用户喜好」,创作者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读者流失的情况。
对于创作者来说,所能采取的措施无非就是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并且适时地进行一些互动引导,甚至开展更为深入的社群运营、私域运营,以此来维护那些最为忠实的用户群体。
结语
好啦,以上便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
尽管作为创作者,有时可能会对追逐流量持有一种不屑的态度,但不得不承认,若想在这场游戏中成为赢家,首要前提便是要了解并遵循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