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地推是怎么做的?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觉得App推广只需要在线上投投广告、发发视频就行,但其实对知识服务类产品来说,线下地推依然是获取精准用户的黄金渠道。就像"得到"App刚起步时,通过一场场扎实的地推活动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用户,今天就来拆解他们的实操方法,不管你是做知识类产品还是其他行业,这些思路都能用得上。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做地推是为了什么?是单纯凑个热闹拍几张照片,还是真的想让用户下载后长期使用?"得到"早期就想得很清楚——地推不只是拉新,更是让潜在用户直观感受到产品价值的过程。他们会先把目标拆成三个具体数字:单日有效下载量、7日留存率、付费转化比例,这样每次活动结束就能精准评估效果。


确定目标后,就要找到对的人。知识类App的用户不会整天逛商场,"得到"早期团队就蹲点观察:大学图书馆闭馆时、写字楼午休时间、甚至周末的连锁书店,这些地方总能遇到捧着书看的人。记得有次在上海陆家嘴的咖啡馆,他们发现下午3点到5点,会有很多白领带着电脑过来办公,这个时段的转化率比随机发传单高3倍。


接下来是地推人员的准备。别以为随便找几个兼职学生发发传单就行,"得到"对推广员的要求近乎严苛。他们会培训员工记住三个核心卖点:比如"每天20分钟听本书"适合通勤族,"职场技能课"打动刚入职的新人,"大咖专栏"吸引行业精英。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他们要求推广员随身携带平板,现场演示如何用App做笔记、听课程,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说十句都管用。


物料方面要避免"大而全",聚焦一个核心记忆点。"得到"早期的宣传册只印三部分内容:用户真实好评、热门课程目录、扫码免费听的3节精品课。我见过最聪明的设计是他们的展架,做成翻开的书本形状,路过的人很自然就会停下来看。对了,一定要准备小礼品,但别送钥匙扣这种没用的东西,定制的书签、笔记本反而更符合产品调性,用户拿回去还能天天看到品牌Logo。


执行环节有个被很多人忽略的技巧:场景化话术。比如对大学生说"考研政治考点精讲,App里有老师划重点",对职场人则说"上周刚更新的领导力课程,很多500强总监都在学"。遇到犹豫的用户,他们会用"30秒体验法"——当场打开App找到对方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的热点事件解读,听完再决定要不要下载。


数据追踪是地推的灵魂。"得到"会给每个推广员生成专属二维码,晚上回去后立刻统计:哪个时段下载多?哪个地点的用户留存高?甚至推广员的话术不同,转化率都能差出20%。有次他们发现,说"免费试听7天"比"送10元优惠券"效果好,后来就统一改成前者。


合作方面可以打开思路。早期"得到"和三联书店合作,买书满99元就送App会员体验卡;在星巴克消费后,扫码能领职场课程优惠券。这种异业合作不仅节省场地成本,还能借对方的品牌信任度提升转化率。我认识的一个团队更厉害,直接和共享充电宝合作,充电时就能看到App的推广页面,日均新增用户稳定在200+。


最后要说的是用户留存。地推不是一锤子买卖,"得到"会让新用户扫码进群,前7天每天推送不同的内容:第一天教怎么用笔记功能,第三天推荐热门课程,第七天邀请参加线上读书会。有个数据很惊人,进群用户的30天留存率比普通用户高47%。所以记得在地推时准备好社群二维码,让用户下载后就有归属感。


现在做地推确实比几年前难,但只要把每个环节做细,依然能做出好效果。比如精准定位人群、沉浸式产品体验、数据化优化流程,这些方法经过市场验证,拿来就能用。想不想快速上手?先从分析自己产品的三个核心卖点开始,明天就去目标用户聚集的地方试试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在实操中需要对接场地资源、寻找推广团队,或者想参考更多行业案例,必集客是项目资源对接平台,提供副业项目和合作资源,适合找合作、拓业务的朋友。上面有很多地推高手分享经验,还有现成的物料模板可以用,刚开始做的话能少走不少弯路。有问题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量回复大家。觉得有用的话赶紧收藏,下次做地推就能直接翻出来看。

出自:必集客官方
平台介绍用户帮助网站地图免责申明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庆丰北路458号光大城市花园35幢1单元602室东起第一间

© 2024 嘉兴云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41151

友情链接:    网创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