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众多团队为何走向倒闭?深度剖析背后原因
回溯至2019年,王兴曾发表这样一番言论:“这一年或许是过去十年最为艰难的一年,但却会成为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彼时,整体环境尚显繁荣,不少人对这番话持怀疑态度,甚至觉得言过其实。然而,当我们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回顾往昔,不得不承认,这似乎颇具预言性质,凸显出顶级商业领袖在信息获取及趋势判断方面的卓越能力。
在过往的几年间,个人对此感受尚不深刻,但近一两年,诸多领域和人群发生的变化却清晰可感。本人既非追逐风口的逐利者,亦非仅与少数行业翘楚打交道之人。而是如同广大创业者一样,扎根于草根阶层,同时凭借对写作的热爱,涉足自媒体领域,还担任着创业社群的管理者。如此多元的角色,使得本人接触的圈子广泛,涵盖自媒体、知识付费、流量运营、电商发展以及投资领域等,故而所观察到的情况更具真实性与参考价值。
传统自媒体:生存困境凸显
以传统公众号为代表的那一批自媒体从业者,如今境遇大多不佳。这里所指的是其业务发展陷入瓶颈,并非个人能力问题。曾几何时,部分人尚可通过撰写文章、适度渲染来获取些许收益。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人或是停止更新,或是销声匿迹,有的选择外出旅行、暂且躺平,亦或直接转换赛道,尝试全新领域。究其根源,核心在于盈利困难。当前,UC体内容凭借标题算法推荐机制,无需积累庞大粉丝群体,便能获取大量新流量,在引流及广告收益方面表现尚可。而传统自媒体不仅增长乏力,以往的变现途径也逐渐式微,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自然难以维持原有的投入力度。
知识付费:显著下滑的市场态势
知识付费领域在今年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本人所在公司涉足该业务,且在过去两年陆续孵化了一些项目,因此对市场一线情况有着真切的体会。比如,有业内头部朋友,于去年年底果断砍掉整个业务线,人员全部遣散;一位运营“私董会”的朋友,社群中有数百位老板,每人都曾支付数万元费用,但近期交流得知,今年业务几乎零增长;还有一位短视频创作者,拥有三四百万粉丝,早年每月努力能实现三四百万的流水,如今同样的运营方式仅能达到二三十万,扣除成本后已无太大利润空间,甚至向本人询问是否有更好的发展出路。此外,去年还频繁在朋友圈展示成绩的从业者,今年数量大幅减少。除了身边这些实例,网络上类似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过去是未曾有过的。甚至有跨境头部知识付费社群暂停运营一年之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本质上是整个业务逻辑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并非人们不再追求知识,而是多数人不愿再为不确定的前景买单。在一些小众圈子里,合并、解散的情况更为普遍。其实,多数从业者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却只能勉强维持现状,过去同等的努力已无法换来相应的回报。正如朋友文章中所言:“知识付费的本质是认知收割,当固有认知层面的竞争已达极限,可行的逻辑路径有两条:要么提升认知维度,要么转换目标群体进行收割。”
流量与电商:激烈洗牌进行时
流量领域同样面临困境,尤其是依赖小红书积累粉丝的公司和团队,今年倒闭者众多。一方面,当平台发展进入瓶颈期,增量有限时,监管力度必然加大,仅封号、实名认证等措施,就足以使多数从业者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激烈,运营成本不断攀升,此时能否对接优质后端资源成为成败关键。此外,试图对抗平台规则的运营方式,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特别是那些仅局限于单一业务链条的运营模式,缺乏稳定性与积累,盈利时收益可观,亏损时则压力巨大。众多人员、设备,账号被封,资金链紧张,后端资源不稳定,焦虑情绪蔓延在所难免。而且,大健康及部分边缘类目还面临被整体整顿的风险。
电商领域的发展也不容乐观。前几年还雄心勃勃计划开展长期项目的企业,今年或是缩减规模,或是裁员半数。一些在不同细分赛道取得过成绩的团队,甚至直接解散。这些朋友能力出众,能够迅速组建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团队,但今年明显观望时间变长,核心原因便是投入产出比未能达到预期。刷朋友圈时看到两位大佬的对话,颇为有趣,其中一位来自MCN巨头。
大佬纷纷下场:行业信号解读
当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大佬亲自投身知识付费、自媒体或直播带货领域。在过去市场行情良好时,他们绝不会涉足这些领域。在普通大众眼中,他们犹如神祇。例如大导演王晶,推出《王晶笑看江湖》并售卖课程,然而市场反响平平;还有一些企业创始人,频繁在社交平台分享区块链、行业趋势等内容。明星群体更是如此,直播带货几乎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这些领域虽利润未必丰厚,但门槛较低、投入较少且能快速实现资金回笼。大佬们的入局,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市场确定性机会减少,大家都在回归低门槛、见效快的路径,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曾经的行业“神话”,正逐渐走向“平凡”。
投资领域的观察与思考
在投资方面,房产领域,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前景堪忧。以本人在县城高价购置的房产为例,如今价格已近乎腰斩,且即便降价也难以售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当地缺乏高薪就业机会,年轻人外流,未来发展趋势一目了然。而避险资产方面,机会显著增多,去年投资黄金的朋友,今年大多获得了50%的收益。区块链和币圈也从小众领域逐渐走向大众,去年至今年,比特币涨幅近乎翻倍,发展趋势较为明朗。国际化、去中心化、AI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出路与机会探寻:变革中的方向指引
分享上述内容,并非传播消极情绪,而是旨在呈现真实的市场状况。实际上,机会依然存在,只是变得更为集中与极端,二八定律愈发凸显。在各个领域,头部企业占据80%的财富份额,从业者面临的选择愈发明确:要么追求卓越,要么趋于平凡。尽管这话听起来残酷,但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本人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在今年逆势扩张,组建了上百人的团队。他们的成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其一,垂直细分领域。过去宽泛的服务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精准垂直的服务不仅具有价值,还存在一定的溢价空间。例如,自媒体领域,泛泛而谈认知和大道理已无人问津,一位朋友凭借自身资源,专注为特定群体提供精准服务,今年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其二,刚需确定性领域。消费者只愿意为具有确定性的需求买单,并且乐于在提升生活舒适度方面投入。旅游行业便是典型,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人们的旅游需求反而更为强烈,因为旅游既能缓解压力,又是刚需。不少从事旅游行业的朋友,今年团队规模扩张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其三,新兴焦虑领域。诸如AI、出海相关的信息和机会,尽管可能带有一定噱头和焦虑情绪,但大家担心被时代淘汰,买单意愿相对较高,至少能在一两年内享受红利。
正如一位朋友在办公室喝茶时所言:“并非机会不再,而是我们习惯了高速增长,并将其视为常态。但实际上,‘慢增长 + 高淘汰’才是生活的常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红利,让我们误以为赚钱轻而易举。然而,从更长远的历史角度审视,当下的状况才是市场的常态。因此,我们应保持平常心,专注于日常事务,努力留在竞争舞台,不轻易退场。毕竟,人生的核心诉求不过是每日获取足够的能量与温暖的栖息之所,其他皆为次要。
在完成本文之际,留意到美团第二季度财报公布。第二季度营收918.4亿元人民币,预期为936.9亿元人民币;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人民币,预期98.5亿元人民币。实际与预期利润的巨大差距,也反映出行业巨头同样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