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算力推广合伙人招募
站在算力革命的风口上
打开手机看到马斯克最近在社交媒体发的动态,他说现在最缺的不是芯片而是电力。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深圳参加人工智能大会时,台下坐着的投资人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当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处理PB级数据,当医院开始用AI分析百万份病例,这些场景背后都需要什么?答案就藏在每个科技园区昼夜不熄的机房灯光里。
看不见的基础设施战争
国家去年发布的算力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智能算力规模正以每年48%的速度增长。这就像二十年前房地产商争抢黄金地块,现在科技企业都在争夺优质算力资源。去年某头部互联网公司为新建数据中心,光是电力配套就投入了23亿。普通人可能不知道,训练一次GPT-5模型的耗电量,足够一个县城用半个月。
普通人如何参与时代红利
有位做服装生意的朋友去年转型做算力服务,现在团队已经扩展到三十多人。他总说这个行业不看资历看嗅觉,就像当年第一批做淘宝的人不一定懂电商。我们团队接触过上百位合作伙伴,发现能抓住机会的人都有个共同点:愿意理解这个比电力更重要的「数字能源」。
这不是简单的资源买卖
上周和北京某AI公司CTO喝茶,他说现在企业选择算力供应商,看的是全链条服务能力。就像手机用户不会关心基站怎么建,但运营商必须保证信号覆盖。我们给合作伙伴的培训体系,会把复杂的算力调度技术转化成客户能听懂的服务方案。有位之前做教培转型的伙伴,三个月就搭建起了自己的企业客户群。
从认知到行动的关键跨越
接触这个领域越久,越理解为什么政府要把算力列为新基建。去年某二线城市引进算力中心后,周边房价半年涨了40%。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电网建设,不同的是现在这场基础建设竞赛里,每个参与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团队里有个95后姑娘,去年通过运营算力科普短视频,带动了上百万的渠道业绩。
机会留给行动派
上个月整理客户数据时发现,业绩前20%的合作伙伴有个共同特征:他们不一定有技术背景,但都保持着每周学习行业动态的习惯。就像二十年前第一批开淘宝店的人要学PS修图,现在需要了解的是分布式计算和边缘节点。我们设计的成长路径,能让完全的新手在45天内具备专业服务能力。
写在最后
每次路过那些灯火通明的数据中心,都会想起电力革命时期爱迪生说的那句话:「我们要让电像自来水一样流进每个家庭」。现在这场算力革命里,我们正在做类似的事情——让智能时代的「电力」流动得更高效。有位合作伙伴说得好:看不懂趋势的时候,就跟着国家政策走。当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到算力基建,这个选择其实已经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