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CPS要凉了?2025年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近期行业内一则政策变动引发广泛关注:自4月16日起,抖音平台对短剧类账号实施新规,要求账号完成实名认证并具备500位有效粉丝。这一调整迅速在短剧CPS领域引发连锁反应,曾经依托流量红利快速发展的赛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考验。
从业者视角:政策调整下的模式困境
与一位深耕短剧CPS代理业务的资深从业者交流时,其透露的行业现状颇具代表性。该从业者近期正积极布局视频号CPS业务,谈及抖音新规的影响时表示,实名认证本身并非核心障碍,真正制约发展的是代理模式与新规的冲突。
据其介绍,传统代理模式依赖下级代理的规模化运营,但多数代理难以搭建账号矩阵——租用他人账号面临设备登录频繁触发人脸识别的风险,仅能通过亲友账号开展业务。这种局限性直接导致流量获取效率下降,迫使头部玩家寻求跨平台布局。流量创业者的底层逻辑始终围绕流量迁移展开:流量聚集之处,即商业机会所在,而高周转的优质项目始终是关注焦点。
基层推广者的离场选择:规则与成本的双重压力
政策调整的影响亦传导至基层推广端。一篇标题为《短剧推广:高成本与低回报的现实困境》的行业观察文章(阅读量达1.2万)中,某个人推广者分享了退出决策的两大动因:一方面,其同步运营小红书、得物等多平台项目,时间精力分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抖音平台对内容原创性的要求显著提升,单纯的内容搬运已被严格禁止。
该推广者提到,原创内容的生产需每日投入6-8小时进行剪辑,但播放量表现不佳;加之账号需满足实名认证、500有效粉丝及三个月无违规记录的硬性条件,违规后需重新养号的风险进一步抬高了运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有效粉丝的定义在此背景下尤为关键——平台判定标准包括用户观看作品超5秒、完成评论互动、点赞并最终关注账号,这与传统刷量获取的粉丝存在本质区别。
行业头部的应对探索:从公域到私域的流量迁移
针对新规的核心痛点,与另一位行业头部从业者的对话揭示了更深层的行业动态。在其看来,实名认证可通过合规途径解决,真正的瓶颈在于有效粉丝的获取——传统刷量工作室通过定向引流制造的关注,虽能提升粉丝数量,却无法满足平台对“有效互动”的判定标准。尽管团队已测试多种突破方法,但整体效率尚未达预期,导致近一个月内抖音渠道的流量规模出现明显下滑。
关于应对策略,目前行业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同时探索流量转化路径的调整。部分团队正尝试在视频内容中引导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通过口令跳转短剧链接,实现从公域流量向私域的沉淀。此外,有消息显示,抖音星图与小程序推广计划的内部团队正就短剧CPS业务展开资源竞争,这一内部博弈可能导致后续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行业展望:门槛提升与结构性机会
此次政策调整与此前抖客业务的整顿类似,短期内或将导致大量中小代理退出市场,但也可能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转型。随着准入门槛提高,竞争格局有望优化,留存的优质从业者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计划入局的创业者而言,需重点关注平台政策动态,优先布局合规化运营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