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人可做的5个暴利冷门偏门生意,有人月入10万闷声赚钱!
老张正蹲在城中村的小吃摊前刷着手机,忽然间,他的目光被前同事小王发的一条朋友圈给吸引住了。只见上面写着在县城老家从事“虚拟分身定制”业务,而且上个月竟赚了7万之多。老张不禁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紧接着便毫不犹豫地给小王拨去了电话,急切地说道:“兄弟呀,你这项目到底是干啥的呀?能不能也带上我一起干呢?”电话那端随即传来了小王爽朗的笑声,只听他回应道:“其实就是给人打造数字替身啦,现在那些搞直播的、玩元宇宙的,都争着要这玩意儿呢……”
不知你是否察觉到了呢?到了2025年,最能盈利的途径呀,已然不再是诸如开奶茶店、搞直播带货这类竞争异常激烈、众人趋之若鹜的领域了。今日呢,我便要给诸位扒出5种相对冷门但收益颇为可观的生意项目,已经有人凭借这些偷偷地实现了月入六位数的佳绩,等你看完之后呀,保准会恍然大悟,忍不住拍着大腿感叹:原来钱还能这么个赚法呀!
途径一:AI训练数据“土特产”采集业务
可别被“人工智能”这四个字给唬住了呀,实际上呢,这一行当通俗来讲,就是给那些AI公司“投喂”所需的数据资料,就好比是给它们提供“食材”一般。你知道如今要训练出一个AI模型得需要多少数据量吗?就拿让AI能够准确区分橘子和橙子这件事来说吧,那得拍摄足足20万张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以及不同产地的照片才行呢。
河北有位老李呀,从去年开始就投身到了这个行业当中,他专门负责收集“农村场景数据”。他召集了村里的30多位大妈,给每人都发了一台二手手机,让她们每天去拍摄500张农具的特写照片,以及录制200段方言对话。就靠着这一招,老李带领的团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给某一家AI公司提交了多达80万条的数据,并且从中净赚了25万呢。
操作指引:
- 到三四线城市的兼职群当中去寻找人员,组织起一支规模在20人以上的采集队伍。
- 依据客户所提出的具体需求,来量身定制采集方案,比如说像“东北地区厨房场景”这类的特定需求。
- 采用旧手机搭配云盘同步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并且采取日结工资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关键要点在于:要着重去攻克那些大型公司不太关注的细分领域,比如少数民族服饰的纹理、地方戏曲动作的捕捉等方面。
途径二:虚拟分身定制服务项目
元宇宙身份证,大家听说过吗?现如今呀,那些网红、销售人员、讲师等等,都在争先恐后地去办理呢。广州有一位95后的小美,去年花了800块钱去学习Blender建模技术,如今靠着给人制作“数字分身”,每个月的收入起码都有4万起步呢。有一位微商界的大佬更是出手阔绰,直接砸下了12万,要求定制50个不同造型的虚拟形象,说是要凭借这些去“占领各大元宇宙平台”呢。
盈利真相剖析:
- 基础版本的分身,也就是具备3个表情并且可以换装的那种,收费标准为2888元。
- 而高端定制的版本,能够实现实时表情捕捉以及AI语音克隆功能的,报价则达到了2.8万之高。
- 其复购率更是超过了60%呢,因为客户们常常隔三差五地就想要给自己的虚拟形象更新一下“皮肤”之类的。
绝妙策略在于:可以将“元宇宙穿搭课程”进行打包售卖,教会客户们如何在不同的平台上去展示自己的虚拟形象。
途径三:智能家居“老房改造师”业务
可千万别以为智能家居只是年轻人所热衷的领域呀!我在苏州就曾遇到过一位52岁的大姐,她专门从事给老旧小区安装“傻瓜式智能设备”的工作。像那种售价98块钱的无线感应灯,还有158块钱的语音控制插座,这些相对来说属于“低配版”的智能产品呀,在菜市场那些大爷大妈们的圈子里可是卖得相当火爆呢。
实际操作案例展示:
王大妈带领的一个三人团队呀,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对17套老房子的改造工作呢。
- 采用3M胶来粘贴智能开关,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对墙面造成破坏。
- 教会老人们如何通过语音来控制家电,而且还贴心地为他们录制好了方言指令呢。
- 每个月收取99元的费用来提供远程维护服务。仅仅是上个月呀,她们就凭借这项业务净赚了4.3万呢,如今就连养老院都主动来找她寻求合作了呢。
途径四:“变态需求”猎头中介服务
这一行当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之又玄呀,但实际上呢,它就是专门帮人去寻找那些“有钱却不知道怎么花”的客户群体。你知道吗?竟然有人愿意花3000块钱去雇人假装成已故的亲人来给自己发短信呢。深圳的小周呀,就是靠着从事这样的中介服务,仅仅半年的时间就买上了宝马车呢。
最新运营模式:
- 提供代找童年零食的服务,要是能找到一包90年代的干脆面呀,就给予500元的奖励呢。
- 还推出了凌晨三点陪聊的服务项目,专门针对那些患有失眠症的CEO们呢。
- 能够进行气味复刻服务,也就是重现那些已故亲人常用的香水味道呢。核心运作资源在于:要活跃于小众论坛当中去挖掘各种需求,并且通过在微信上建立“特殊服务对接群”的方式来抽取佣金呢。
途径五:环保回收“升级版”业务
可别再认为收废品是个不赚钱的行当啦!南京的老赵就把废品站玩出了全新的花样呢。他采用AI摄像头来实现对可回收物的自动分拣,还开发出了“线上卖废品”的小程序,最近呀,更是刚刚拿到了200万的天使投资呢。
特色操作解析:
- 在各个小区放置智能回收箱,居民投递废品后能够自动返现呢。
- 把分拣好的废品卖给艺术工作室,比如说可以把易拉罐制作成雕塑之类的呢。
- 利用回收的塑料来制作潮牌周边产品,就比如一个手机壳就能卖到69元呢。现如今呀,老赵凭借着售卖再生材料数据,每个月都能轻轻松松地躺赚8万的专利费呢。
看完这些具体的案例之后呀,想必你肯定已经察觉到了:2025年要想赚钱,其核心要点就在于这八个字——嫁接矛盾,制造稀缺。也就是要将高科技与一些传统的土方法相互结合起来,把那些虚拟的需求巧妙地嫁接到实际的实体服务当中去,从而在那些被别人所忽视的缝隙当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金矿”呀。
不过呢,在这里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哦,虽说这些途径都有着颇为可观的收益,但有三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去做的:违法违规的事情可千万不能触碰,那种有割韭菜嫌疑的事情也别去干,还有就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也不要强行去尝试哦。就如同那位从事虚拟分身定制业务的小美所说的那样:“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呀,这可比盲目地去追逐风口重要十倍呢。”
最后呀,送给大家一个思维工具吧:下次当你看到某一项新技术登上了热搜榜单的时候呀,可别仅仅只是当个看客在那里吃瓜哦,要立刻去思考以下这三件事情——
- 这项技术的哪些环节是需要人工来进行辅助操作的呢?
- 能不能将其制作成“低配版”的产品,然后销售给下沉市场呢?
- 要怎样利用微信生态来实现转化呢?
- 要是能把这些问题都想明白了呀,说不定下一个能够闷声发大财的人就是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