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众号赚钱真相大揭秘:有人靠它交房贷,有人却被算法逼疯
前些日子刷朋友圈的时候,瞧见大学室友晒出了一张截图,上面显示他所运营的宠物号单月的广告收入竟然突破了5万。我对着手机屏幕足足愣了有5分钟之久,随后默默地把刚刚泡好的枸杞茶换成了冰美式。
朋友呀朋友,曾经一起挂科时的那份情谊都哪儿去了呢?当初说好的要一起躺平的呀。
不过等冷静下来仔细琢磨琢磨,在如今这个时代,居然还有人能够依靠运营公众号来赚钱吗?不是都在讲短视频才是当下的主流趋势吗?于是,怀揣着“这公众号到底能不能有收益”这样的疑问,我深入研究了上百个相关案例,还采访了十几位号主,总算是大致摸清了2025年公众号的生存之道。
一、2025年的公众号领域: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
在这里得先给大家泼一盆冷水:要是你以为随随便便注册一个公众号,然后发一些心灵鸡汤类的内容就能实现变现的话,那建议你现在就可以关掉这篇文章,去刷短视频好了,毕竟流量费用也不低呢。
但实际的情况是,公众号的生态环境正在经历着一场如同“冰与火之歌”般的变革。
冰的一面表现为:有高达90%的公众号账号都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就拿一位做职场号的朋友来说吧,他跟我讲,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文章的阅读量,“昨天发了一篇干货满满的文章,结果阅读量竟然还比不上我家猫咪获得的点赞数呢”。
而火的一面则是:那些闷声发大财的号主们,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呀。比如说有一个专门聚焦“中年程序员脱发研究”的垂直领域公众号,凭借着承接植发机构的广告业务,去年竟然全款购置了一辆特斯拉汽车。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
到了2025年,公众号早已过了那种野蛮生长的阶段,如今讲究的是“精准打击”。微信的算法推荐机制使得哪怕是0粉丝的小号,也有机会产出爆款文章,不过前提是你所创作的内容必须能够精准地戳中特定人群的痛点才行。有一位做留学资讯的号主就曾和我提到过,他那个仅有3000粉丝的小号,靠着发布一篇《韩国酒店防坑指南》,在短短4个小时内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而且单日的涨粉数量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号。
二、2025年公众号的6种恰当运营方式
1. 广告变现:甲方的“定制化内容输出”
常见玩法:承接品牌方的软文推广业务。就像有一位汽车领域的号主,给某款新能源车撰写测评文章,甲方直接就给了他一辆试驾车,让他开上半个月以便更好地完成测评。
进阶操作:展开“含甲率”方面的竞争。一位做科技号的曾老师透露说,他会在文章当中巧妙地埋下一些梗,这些梗能够吸引科技圈的大佬们主动进行转发,如此一来,广告主们便会纷纷排队上门,主动寻求合作机会。
注意事项:千万要避开黑五类广告呀!曾经就见到过一个养生号,因为承接了减肥药的广告,结果第二天就被封号处理了,现在那个号主都已经改行去卖保险了。
2. 知识付费:将经验封装进“知识盲盒”
案例一:有一位职场导师,把《00后整顿职场话术》制作成了付费专栏,定价为199元,每个月的销量都能达到3000+份。
案例二:有一个教退休阿姨跳广场舞的公众号,推出了《银发族抖音拍摄课》,依靠子女们帮忙代购,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20万。
关键要点在于:所输出的内容要如同瑞士军刀一般,能够切实解决具体的问题。可千万别搞那种像《人生必读100本书》之类的大众普及型内容。
3. 私域电商:朋友圈里的“特色交易”
就拿一位做母婴号的女士来说吧,她把公众号的读者都拉进了一个“宝妈砍价群”,通过在群里售卖儿童绘本,每个月的流水都能突破百万。
那些高端的运营者们都在玩“饥饿营销”的手段呢。比如说有一个茶叶号,每次上架的时候只推出30份限定款产品,文案上写着“采茶师傅亲手炒制”,可实际上呢,就是他二舅在自家后院炒制的。
4. 流量主收益:平台提供的“基础收益保障”
实际的数据情况是:一篇阅读量达到10万的文章,其收益大概会在200 - 1500元之间浮动。有一位号主写了一篇《当代年轻人烧香指南》,凭借着38万的阅读量,赚到了5000块钱。
这里面有个隐藏技巧:文章当中的广告位要设置得如同电影彩蛋一样,看似不经意,但却极具吸引力。可千万别在文章开头就插入广告呀,不然读者跑得比见到蟑螂还要快呢。
5. 企业服务:为老板们提供的“焦虑舒缓方案”
有一个县域号,专门帮本地的餐馆制定“朋友圈营销方案”,按照营销效果来收取费用,在旺季的时候每个月能收入8万。
还有一个比较冷门的赛道,就是有专门给中小企业撰写招股书摘要的金融号,单篇的报价起步就是2万。
6. 跨界联名:内容领域的“强强联合”
案例一:有一个情感号和心理咨询平台进行跨界合作,推出了“树洞服务”,双方的分成比例高达50%。
案例二:一个财经号与券商展开合作,搞起了“开户返现”的活动,不仅粉丝量得到了增长,各项KPI指标也都完成得很不错。
三、2025年公众号号主们的生存要诀
1. 选题要精准如狙击枪瞄准
别再盲目地去追热点啦!有一位教育号主发现,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主动写作业”,围绕这个主题所创作的系列文章,每一篇的阅读量都能达到10万+。大家要记住呀,垂直领域赛道所产生的长尾流量,其价值可比泛流量要高出100倍呢。
2. 内容创作步入“人机协作”时代
现在利用AI来撰写初稿,然后再由人工进行润色,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操作模式。有一位号主通过AI模仿咪蒙的文风来生成文章,老粉们看了之后直呼“爷青回”。
但是,可千万不能完全依赖AI呀!曾经就见到过有人用ChatGPT写菜谱,结果写到第三步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加入适量CPU散热膏”这样的内容,搞得粉丝们还以为他要毒害大家呢。
3. 粉丝运营需借鉴“海王式养鱼”策略
要建立起分层式的社群:针对普通读者群,主要就是推送文章;对于VIP群,则是分享一些资源;而SVIP群呢,就可以透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之类的。
有一位美妆号主,会在读者生日当天给对方发送私信祝福,这样做的转化率可比群发消息要高出3倍呢。
4. 数据监控如同“特工般严密”
有一位科技号主总结出了一个“三看法则”:早上8点的时候查看文章的打开率,中午12点查看分享率,晚上8点查看转化率。
要时刻警惕那种“虚假繁荣”的情况呀!曾经就见到过有刷量公司用机器人去评论“写得太好了”,可结果那些评论全都是乱码。
四、这些误区千万要避开
1. “7天速成班”多为割韭菜之举
有一位小白花了5999元去购买相关课程,结果发现所谓的“秘籍”竟然就是教人去复制粘贴知乎上的回答。大家要记住呀,那些真正能赚到钱的人都是在默默发财的,哪会天天把收益图拿出来晒呢。
2. 盲目追热点无异于慢性自杀
有一位号主去追某明星离婚的热点,结果文章还没写完呢,人家两口子又复合了,搞得评论区变成了一个道歉的场所。
3. 日更不如打造“周更爆款”
曾经见到过有号主每天更新5篇文章,结果累得都住院了;也见到过那种每个月只更新2篇文章的垂直领域公众号,广告接到手软。所以说呀,内容的质量永远是要比数量更为重要的。
4. 别与算法“硬刚”
有一位情感号主非要写那种万字长文,结果读者看到第三屏的时候就直接划走了。要知道,2025年读者的黄金阅读时长大概是在3 - 5分钟,要是文章篇幅过长,多一秒都是在挑战读者的注意力呀。
五、写给新手的入局指导建议
1. 冷启动可借鉴“蚂蚁搬家”模式
可以先去给行业内的一些大号当“野生小编”,通过这种方式来混个脸熟,积攒一些资源。
就比如有一位职场号主,最初的时候就在一些大号的评论区写下上千字的干货内容,坚持了三个月之后,自己开了公众号,首发的文章就突破了万粉。
2. 变现路径应设计得如“俄罗斯套娃”般层层递进
要设计出一个三级的变现体系:通过免费文章来吸引流量→利用付费社群进行筛选→凭借定制服务实现最终的收割。有一个理财号就是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将客单价从9.9元提升到了9万元。
3. 打造个人品牌要走“斜杠青年”路线
可以采用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这样的矩阵式运营模式,不过所输出的内容要能够实现“一鱼多吃”的效果。
就拿一位穿搭博主来说吧,他把公众号的文章改造成短视频脚本,这样一来,工作效率提升了300%。
回到最初我们提到的那个问题:在2025年,运营公众号还能够赚到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可别想着能够轻轻松松地就躺着数钱哦。这个行业早就已经过了那种“随便写写就能火起来”的阶段了,如今比拼的是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洞察、对内容的精心打磨,当然了,还得有点运气成分在里面呢。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某位百万粉号主的经典话语:“做公众号就好比是谈恋爱——用力过猛的往往结局不太好,而那些细水长流的反倒能够修成正果。”
所以呀,大家先别急着辞职去当号主,先好好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肝脏能不能受得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