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不满?可与银行重新协商
自10月25日存量房贷利率实施统一调整以来,社会各界反响不一。部分群体对此调整持乐观态度,而另一部分则显得颇为担忧。
此次调整后,房贷利率呈现出诸如3.3%、3.55%、3.65%、3.9%等多种数值,个别案例中甚至存在更高利率。
究其差异根源,个人合同利率重定日的不同是关键因素。央行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从理论层面而言,每月均具备调整的可能性,但也存在不调整的情况。2025年内,LPR已有3次调整记录,然而个人房贷利率的调整周期为一年,这就导致个人所适用的LPR难以与市场同步变动。当统一减去30个基点(BP)后,不同的结果便由此产生。若要从根源上化解这一矛盾,核心在于实现房贷利率与LPR变化的同步性。
10月中旬,央行发布公告,明确取消了存量房贷利率1年调整周期的限制,并规定自11月起,个人可与银行就利率及利率重定日展开协商。
据相关信息显示,部分银行正积极推进房贷重定价周期政策落地执行的具体操作指引筹备工作,预计11月将陆续向社会公布。
从目前情况推测,可能存在以下几种调整方式:
其一为按年调整,即维持现有模式,每年进行一次利率调整。
其二是按季调整,依照此方式,一年可进行4次调整,每次调整间隔在1 - 3个月之间。
其三是按月调整,一旦LPR出现变动,房贷利率可即刻随之调整。
个人在选择调整方式时,需综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按月调整,能够使房贷利率最快与市场最新的LPR保持一致。举例来说,若当前调整后的利率为3.9%,选择按月调整就无需等到次年1月,11月便可进行调整。但此种方式并非毫无弊端,利率的即时变动意味着,一旦LPR上调,个人房贷利率也会随之同步上升。就利率变化趋势分析,LPR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远高于上涨(尽管阶段性回调存在一定可能性)。因此,从个人利益考量,选择月度或季度调整均具有一定可行性。(那么,LPR何时会上调呢?当经济发展过热、物价攀升、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这种情况便可能发生。这表明此时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民众收入增长迅速。不过,就当前形势判断,暂无需过度担忧这一问题。即便真的出现房贷利率小幅回调,从长远周期看,利率下降仍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