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下一个创业风口在哪
很多时候,不能单纯因为经济遇冷,就认定赚钱必然会越来越难。
当然,经济下行确实让不少人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许多人刚走出校门就找不到工作着落,还有不少行业陷入了发展停滞。
但不管经济有多低迷,总有人敏锐察觉到新需求,通过创业默默赚钱。
今天,又又想聊聊:2025下一个创业风口是什么?普通人若能抓住,也能实现一辈子衣食无忧。
创业风口一、地推经济
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弹窗广告常被一键关闭,直播间里的卖力吆喝也很难再留住用户。这时,地推反倒成了不少商家的新选择。
你看,商场入口的推广员举着宣传牌,“扫码领纸巾,还能抽奶茶券”;小区门口的摊位前,新用户下载极速版APP,就能免费领一袋洗衣液;新生入学的校园门口,办流量卡送定制马克杯,排队的人能一直排到教学楼。
这些小恩小惠不算贵重,却总能吸引不少人停下脚步。商家会将推广需求发布到必集客、集客圈等地推拉新平台,投入数万元推广费招募推广员,就能有用户真实地完成安装、注册,甚至完成首单消费,比盲目砸钱投放线上广告更直接有效。
所以,地推经济的热闹,说到底是商家在流量焦虑下做出的务实选择。用低成本换取真实用户,也是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小便宜”的自然接纳,毕竟,顺手可得的实惠,谁不爱呢?
#2025下一个创业风口是什么?
创业风口二、摆摊经济
城管执法喇叭声渐渐少了,街边的小摊就像雨后春笋般悄然冒了出来。
傍晚的街角,卖冰粉的阿姨推着小推车叫卖,红糖汁裹着山楂碎,五块钱一碗;夜市的巷子里,卖袜子的小摊摆着几十种款式的袜子,“10块钱3双,随便挑”;小区门口的二手书摊,摊主坐在小马扎上,“旧书按斤称,10块钱能买一大摞”。

逛地摊的人也不少,下班的打工人、带娃的家长,甚至遛弯的老人,都愿意停下来看一看。摊主中,有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学生,有下班后出来兼职的白领,还有在家带娃想赚点零花钱的宝妈。摆个地摊,只需几百元本钱,当天就能有收入,灵活又省心。
这摆摊经济的红火,藏着两重逻辑:一边是消费者想用小钱买份开心,一边是普通人在寻找一条低成本的谋生之路。经济紧张时,这样的“小生意”和“小消费”,反倒成了日子里的一抹烟火气。
#2025下一个创业风口是什么?
创业风口三、社区团购
超市的菜价持续上涨,不少人发现,小区微信群里的社区团购,反而更划算。
你瞧,团长每天早上发布团购链接,新鲜的蔬菜、刚杀的猪肉、冰柜里的冻虾,价格比超市便宜两成,凑够一定人数还能免配送费。下午下单,第二天就能去楼下的便利店自提,蔬菜还带着水珠,肉也冻得硬邦邦的。

买的人多了,团长还会推出“拼团专属福利”,比如满50送一包盐,满100送一提纸。大家图的就是个方便实惠,不用特意跑菜市场,也不用为几块钱差价纠结许久。
社区团购的火热,说到底是经济压力下,人们对“柴米油盐”性价比的重视。日子要过,钱要省着花,能在手机上搞定的事,何必多跑路、多花冤枉钱呢?
#2025下一个创业风口是什么?
创业风口四、临期食品
超市里多了些特殊货架,贴着“临期特惠”的标签,总能吸引不少年轻人驻足。
牛奶还有一个月到期,原价60块一箱,现在30块就能买到;进口零食还有两个月到期,10块钱能买三大包;甚至连护肤品,距离保质期还有半年,只需专柜价的一半就能入手。
有人觉得“快过期的东西不好”,但更多人心里有数:牛奶喝得快,零食几天就吃完,护肤品开封后本来就得尽快用,只要未变质,花一半的钱买到一样的东西,太值了。商家也乐意,与其让这些东西过期扔掉,不如低价卖掉收回部分成本。

临期食品的走红,藏着经济下行时人们的“精明”。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没必要为“全价”买单。花更少的钱,过着差不多的日子,这也是一种过日子的智慧。
#2025下一个创业风口是什么?
创业风口五、懒人经济
外卖平台上,除了点餐,现在还能预约上门修水管、遛狗、甚至代排队取号;超市的预制菜区,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半成品,加热后就能食用,购买的人排起了长队。这种“怎么省事怎么来”的服务模式,越来越火了。
大家上班本就够累了,下班回家不想洗碗,不想打扫,更不想花两小时做饭。宁愿多花十块钱预约上门保洁,多付五块钱买份现成菜品,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躺一会儿、刷会儿剧。
你看,加班到半夜的人,会点开“代买夜宵”服务;出差的人,会预约“上门喂猫”服务;连交水电费,都懒得跑营业厅,直接在手机上点两下。这些“懒办法”,其实是在花钱买时间、买省心。

所以,懒人经济的红火,说到底是快节奏生活催生的结果。人们并非真的懒惰,而是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上,哪怕为此多花点钱。
#2025下一个创业风口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