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那些事儿:PChome董事长的经验与思考

PChome Online的董事长詹**曾以《梦或者现实,创业的10个自问》为题,讲述了自己在40岁时意外开启创业之旅后,不断自我叩问的10个问题。想必这些问题对于当下诸多有志于创业以及已然投身创业浪潮的年轻人而言,能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助力他们在创业路途上尽可能少走弯路,多获成功。以下便是詹**先生的演讲完整内容。

创业路上的那些事儿:PChome董事长的经验与思考

1、为何今日会呈现这般模样?

在创业历程中,每当回首往昔,我其实常常会反复地在内心询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常常在清晨醒来时,我就会不禁自问,为何今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我原本可是个文艺青年呀,本以为只要写写诗,外出喝喝咖啡,便足以过上还算惬意的生活。

然而,“清夜每自思,此身非我有;一半属公/司,一半属朋友。”创业者已然不再是能够完全自由支配自己的人了。因为一旦踏上创业之路,你就属于那个对诸多方面有所承诺的人。你需要服务消费者,要对股东有所回馈,你得证明自己值得他们的信赖,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之中,此时你所肩负的责任已然超越了你个人本身。

我有一半的时间是被公司的各项事务牵扯着奔波,还有一半时间则是被各种各样的人拉着忙碌。虽说其中有些人是朋友,但真正的创业者其实是很难有纯粹的私交的。因为即便对方是再好的朋友,你也绝不能动用公司的资源去给予支持。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创办这家公司,或许你也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更不见得会结识这些朋友,所以说公司与朋友之间实则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在网络领域的摸索尝试已然历经了许多次。从1996年至今,PChome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态势。一开始,着重考虑的是内容的传输以及其所能产生的言论影响力;之后有一段时间,关注的重点则是与入口相关的服务,会去思考哪些是大众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服务,比如搜寻是否关键、E-mail是否关键、网络上的存储是否关键等等,我曾经每天都在思索这类事情。而如今,我每天都在操心仓库的面积以及配货的速度,遥想年轻时候的自己,根本未曾料到会发展到如今这般境地。

实际上,公司是经历了多次创业的迭代过程,通过不断地自我革新,才最终寻得当下的这个位置。但这个位置或许也并非是永远正确的,可能也只是在某个阶段相对合适罢了。就拿PChome来说,它曾经在10年间发展得较为顺遂,但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电商领域会发生诸多变化,我们现在就仿佛变成了转身困难的人。毕竟有着庞大的数据量,既有的架构是那样,数据的字段也是那样,这些都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所以必须要有新的创业构想,不断地去突破和颠覆原有的模式。

在PChome的发展进程中,每天所接触到的事务也促使了第二个、第三个相关事业的衍生,其中有些也有幸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商店街就是模仿日本乐天市场的台湾模式而打造的。后来又推出了露天拍卖,我还成功说服eBay关闭其在台湾的公司并与我合资。不过我希望打造的模式是与eBay有所不同的,更接近TB的模式,即不收刊登费,只是在最后收取一点成交手续费。但我目前也还不确定在未来与TB竞争时,收取成交手续费这件事是否是正确的举措。如今公司内部已经将所有的统计和观察对象,按照与TB相同的统计方法和定义进行调整了,因为我已然十分明确,未来的竞争对手并非是eBay那种类型的市集,而是TB式的市集。

TB和eBay在GMV(商品交易总额)的统计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eBay由于要收取成交手续费,所以其统计的是最终成交手续费的净额,只有这样的GMV对它而言才具有实际意义。而TB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量,它不管交易是真是假,也不管最终交易是否有退还以及是否完成,因为它并不收取成交手续费,其营业额与具体的交易情况并不挂钩,所以它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关注系统上所产生的数据,这也是它能够进行实况转播的原因所在。

如果要确定下单的交易最终是否完成付款、付款的交易最终是否取消,TB显然是无需关注这些后续情况的,如果关注的话,就无法同时进行实况转播了。就拿“双11”的实况转播来看,就能明白那是最原始数据的GMV,这个数据与最终完成付款的实际交易数据相差甚远。不过即便相差甚远,我也不会认为这个数据是虚假的,只能说这个数据蕴含着它自身的特定内涵,我们应该去深入理解它。所以在我们公司内部会有两种统计方式,一种是按照实际完成交易,也就是向我支付手续费的人的GMV来统计;另一种则是按照TB的方式来计算我们的GMV,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才能清楚知晓自己与它之间的竞争态势。

在创业过程中,我也经历过诸多失败的案例,其中最为典型的失败案例当属《明日报》。如今回想起来,其经济模式显然是较为传统的,最终未能取得成功,它成立于2000年,却在2001年就宣告结束,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我也因此背负债务多年。

回顾自己所经历过的成功与失败,我不禁会思考,到底是应该为那些成功的经历而感到庆幸,还是应该为那些失败的过往而懊悔不已呢?这些经历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让我感觉自己变得日益坚强却也越发冷酷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会显得很冷酷,因为我深知有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一旦你没有在当下解决它,它就会如影随形地缠着你,你根本无法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将它转移开。没解决就是没解决,所以必须狠下心来,该果断舍弃的就要舍弃,该及时止损的就要止损,该调整方向的就要调整方向,绝不能心存侥幸。

如今的我也变得越来越勇敢了,或者说也多了几分柔软吧,我对其他创业者更多了一份同情,因为我深知每一次创业都并非易事,大概有80%的创业都会以失败告终,而且在失败之前往往还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挣扎过程。我当然希望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有机会能够去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的投资人,坐在董事席上为他们出谋划策,或者哪怕只是成为他们路上偶遇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哪怕只是听他们讲述一个创业项目也好。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在一次演讲活动时提到,他在自己山穷水尽的那一天跑去听我的演讲,在门口拦住了我。其实他是不好意思直接跟我说自己没钱了,问我能不能给他钱,只是问我知不知道他的App。我告诉他我知道那个App,并且还鼓励他说他一定会成功的!后来他就在脸书上写道,詹先生说我会成功,大家继续努力吧!再后来,那个App就被LINE收购了(编者按:这个APP即Gogolook)。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去了解社会上其他人正在从事的创业项目,当他问我的时候,我对那个项目多少有些了解,所以能够说一些鼓励的话语或者给出一些较为客观的建议,希望他能尽早做出改变,如果身边没有朋友跟他说这些较为残酷的实话的话。

2、这真的是我所期望获取的吗?

既然创业是所有创业者都难以回避的一个过程,而且一旦开启创业之路,往往就会陷入一个循环之中,因为你需要不断地重新定义自己的事业,实际上是很难停下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创业确实是一件颇为辛苦的事情。我朋友曾说,创业是一生悬命之举,也有人说那是以身相殉的事儿,这些说法听起来都很严重,在我看来,似乎也不应该如此严重才对。

一旦踏上创业征程,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创业失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损失,还会牵连到一群人与你一同陷入困境,因为你身边是有一群创业伙伴的。就拿我创办《明日报》来说,当时招募了200多名**的记者,他们辞去了原本的工作来追随我,虽然我没有让他们在金钱上遭受损失,但他们却因此失去了青春以及某些梦想。

但这还并非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创业有可能并非是那种彻底的失败,而是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没有取得成功,但也没有彻底失败,就这样陷入一个泥潭之中长达10 - 20年,而最后能够成功翻身的例子其实并不多。


如果一个人在创业这个过程中要付出这么多,在中国,大部分的创业项目往往是外界对其期望值颇高的,所以只要稍微有了一些雏形,就能获得不少资源。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在1996到2000年期间,社会上对此类创业项目还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当时也有不少投资涌入。

近期,官方也在积极动员,开始重视发挥年轻人的力量,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创业补助,社会的经济资源也逐渐倾向于进行更早期的投资,新创公司能够得到各界的支持,甚至还能获得国际资金的青睐。但在2000到2010年期间的那批年轻人就比较可怜了,他们都经历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即便有再好的创业项目,也无人问津。而我当时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因为我还在偿还因《明日报》失败而背负的债务。

不过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跟银行、电信公司提及,在一个国家里,要让一个项目的流量进入到前50名是极其困难的,如果某个项目已经拥有了前50名的流量,但在经济方面却仍有困难,那为什么还要犹豫呢?赶紧把它收购下来呀,不然可能就错失良机了。

如果有某个App的下载次数超过500万、800万次,但却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话,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公司,其实不用急于立刻收回成本,可以慢慢地去寻找盈利点,不妨赶紧去投资或者直接收购它,因为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只是还没有实现盈利罢了。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创业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我们有必要去抱怨吗?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就如同父母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一样,生在台湾就要接受台湾的优势与劣势。

那些外界期望值颇高的工作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并非普遍存在。就拿京东商城的工作模式来说,全世界能达到这种模式的国家大概也就只有10个左右,美国其实也是如此。想想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它最初也是完全不盈利的,是靠着股东对其愿景的信任才得以发展,但亚马逊必须要做到高度透明,而在中国,这件事情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对于我来说,阅读中国大陆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时,常常会觉得有些地方是值得怀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陆在近几年的全球IPO中,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因为如果能够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大陆具有高速成长的能力,并且其故事能够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就像阿里巴巴那样,阿里巴巴的招股说明书可以说等同于表明中国经济的前途与它息息相关,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它这里,中国经济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它,这两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阿里巴巴的上市故事在近几年是相当引人瞩目的。


即使是在中国大陆,那些外界期望值颇高的行业也是阶段性的,只有在高速成长的企业中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他行业并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也使得中国大陆的网络领域都有一种氛围,那就是在能够融资的时候要赶紧融资,免得大门关闭,泡沫一旦出现,全世界都会收手,能上市的话就要尽快上市,不然一旦出现一两个不好的例子,美国资本市场就会对新上市的公司产生更多的怀疑。


创业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多,而且所能期望获得的回报也不像中国大陆那样高。有些人确实是纯粹来帮忙的,比如一些官方机构,但社会的整体机制并非如此。我曾经见过一位英国创意产业的创投人士,他说,不要以为创投就能真正帮助一个产业发展,创投之所以介入,是因为那个产业正在发展,他们是想来从中获利的。大量的创业项目在涌现,所以才有了他们介入的机会,他们并不是拿着钱来支持这个产业发展的,而是因为这个行业有发展,所以创投才有了用武之地。

我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前来找我,希望投资我的人,他们都是看中了我所具备的盈利潜力,这样才能使得他们的投资变得合理,所以如果我要接受他们的帮助,我必须要确定自己有机会完成这件事,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能做到。盈利是一个需要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件事的责任重大,除非我真的很喜欢,否则不应该轻易涉足。也就是说,如果创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盈利而来,多半情况下是很难如愿以偿的,认真工作、认真储蓄,相对来说才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3、我的资金与技能储备状况如何?

如果想要创业,那么既需要资金,又需要具备相应的本事和技能。在真正的天使投资到来之前,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资金,是那种能够与你的创业项目结合起来,让人能够看得明白的资金形式,也就是除了撰写一份商业计划书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项目雏形和原型。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资金,不太可能是由别人完全为你承担的。

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储蓄,还得去寻找朋友、亲人的帮助,你的天使投资人往往就是那些亲戚朋友,而并非专业的天使投资人,你需要利用自己的**和人脉来启动创业项目,必须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在虽然有很多创业方面的帮扶措施和丰富的资源,但这并非是一种常态。官方机构的政策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其变化的原因并非是不想做,而是可能因为税收不足等原因,需要砍掉某些预算,可能在5年、10年后就不复存在了。

众筹、私募是否可以成为你的第一笔资金呢?如果相关模式已经成熟,那是有可能的。就拿八轮滑板这个项目来说,它其实是项目创始人在英国读书时的毕业设计,当时还获得了Dyson奖,他拿着5万奖金准备创业,拍完第一个视频后,钱就花完了。他把视频上传到Kickstarter后,第一天的反响很不错,但第二天就被下架了。

本来他是伤心绝望地准备回台湾去宏达电上班的,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又将项目放到众筹平台上试试,而且还不是台湾最大的众筹网站,当时他想募集20万开模费用,结果竟然募集到了4千万台币,更让人惊喜的是,不仅开创资金有了,连第一笔订单8千多台滑轮滑板也有了。这确实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案例,但这已经是第二笔资金了。

一个企业从构想到落地实施,其实需要具备很多执行方面的技能,多数人往往会低估生产环节的难度,包括上述提到的八轮滑板项目在内,其项目就延迟了好几个月。近期还有一个更严重

出自:必集客小Z2
平台介绍用户帮助网站地图免责申明

商务合作(举报): yuntui2023@126.com

© 2025 云推科技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41151

公众号
必集客APP下载APP下载
企业微信
友情链接:    网创项目库